2011.04.05掃墓

 

昨天就將今天要掃墓的東西都備妥,吃完午飯休息了一會便出門,兩隻狗狗看到狗繩出現,知道牠們也能跟,開心的很,費了好大功夫才讓牠們躺好綁狗繩。

 

皮皮一看我上車,立刻擠到前座,直接踩在我腿上,姿態超自然,因為在領養Doggy之前,和老爺開車出去,若情況允許,都會帶皮皮一起,牠從來都不會暈車,而Doggy卻暈車,所以領養Doggy後,乾脆兩隻狗狗一起看家有伴,不然只帶皮皮出門,Doggy一定會吃醋。

 

經過中和廟口附近,老爺下車去金紙店買了紙錢,上車後走新北環快到五股,途中突然聽到後座女兒叫了一聲,Doggy竟然大了一顆便便在她身上!趕緊拿濕巾給女兒善後,女兒真是愛狗成痴,完全沒生氣。Doggy每次坐車,不是在車上尿尿就是大便,所以我不敢抱牠,只敢抱皮皮。

 

很快下新北環快抵五股巿區,不久便沿著狹窄且陡峭的產業道路蜿蜒而上,今天掃墓的人很少,很快便到最高處,才一開車門,Doggy便跑走了,我去洗手間洗手,聽到像是Doggy的叫聲,回頭一看,Doggy肩頸處的毛,非常明顯的高高豎起,我心想怎麼回事?後來聽女兒說是Doggy跑去吃人家狗狗的飯,被那隻狗狂吠給嚇到,還真稀奇。因為Doggy凶的要命,據老爺說法,帶牠去四號公園,不論別人家狗狗體型大小,Doggy從來都沒在怕,在家裡也一直以欺負皮皮為樂,沒想到今天碰到剋星了。

 

到了公婆墓地,將備妥的祭品取出,老爺點了六柱香,一家三口虔敬上香,我依然默念國泰民安,所以很快念完,偷瞧老爺默念的神情,不知在跟我那未曾謀面的公婆講什麼?上香之後,要壓墓紙(培墓掛紙),老爺跟女兒解釋壓墓紙的典故,講到興起,還跟女兒說起猜墓粿的童年往事。我和老爺差三歲,但只知道壓墓紙,從來不知道有猜墓粿這種事。

 

兩隻狗狗早就解開狗繩任牠們四處跑,玩的不亦樂乎,不知野到哪裡去了?這裡視野很棒,往前方看是基隆河與淡水河交界,風大有點冷,將出門前備妥的熱水壺取出,倒了杯熱咖啡給老爺,女兒不喝咖啡自己帶水,也幫狗狗帶著牠們專用的外出用水盤,倒水給玩瘋了的兩隻狗狗喝。

 

在等候燒紙錢的時間,見到一個頭髮斑白的老阿伯,推著單輪推車,裡頭裝了沙石,我問老爺那樣一車有多重?老爺推估起碼30公斤以上,他年紀那麼大了,這裡是墓地,高高低低的階梯,推那麼重的獨輪推車一定很累,心裡默默為阿伯加油打氣。

 

時間差不多可以燒紙錢了,三人合力很快完成任務,將東西都收拾妥當,準備回家了,皮皮很乖,叫幾聲便出現,跟著我們三人走向停車處,臭Doggy怎麼叫都沒回應,待我們回到停車處,Doggy 還是沒回來,我去上洗手間,老爺和女兒決定回頭找Doggy,待我洗手間出來,Doggy找到了,可是居然和皮皮兩個,又跑去偷吃人家狗狗的飯,這回那隻狗不在,兩隻貪吃鬼得逞偷吃了不少,據女兒說,那隻狗狗碗裡超豐盛,滷蛋,肉的一大堆,大概是來掃墓的人給牠的吧?家裡兩隻狗狗一向吃狗狗乾糧,極少吃這些東西,也難怪牠們忍不住要去偷吃。

 

培墓掛紙註解:

 

將壓墓紙(北部為彩色的五色紙,中南部則為黃古紙)平均壓置祖先墳上,此一動作稱【掛紙】象徵蓋厝瓦,以示該墳是有後代子孫修整和祭祀。

 

清明一到,一家大小攜帶各種相關的祭品前往祖墳掃墓,先將墳上累生的雜草以鋤頭鐮刀拔除,或另外栽植桂花、松樹等,並檢查墳塚是否有崩塌處再填以新土。待墳墓區收拾妥當後,便執行「掛紙」或稱「壓墓紙」的儀式,象徵蓋厝瓦,以示該墳塚是有後代子孫祭祀的。

 

一般墓紙有分白色、紅色、黃色的古仔紙以及紅、黃、綠、粉紅、白的五色紙兩類,各地使用習俗不同,一般而言漳州人用黃色紙,泉州人用五色紙。壓墓紙的地方在墓塚部分採奇數為主,但后土神也需壓墓紙。當壓墓紙時,希望有吉祥兆頭的人會在墳塚上掛紙的地方,以石塊、磚塊等壓住一張(或一疊)古仔紙或五色紙,特別擺出一個「士」字,如墓碑、左右墓手、左右墓腰、墓中、墓後等七處,象徵「七星墜地,子孫出士」的吉兆,祈使家中能栽培出善於讀書的子孫輩。至於傳統的客家人在掛紙時更為講究,會將一疊淋有雞血的黃色古仔紙,以鋤頭挖一塊綠色草皮壓在墳頭上,然後在墳地四周擺上十二張「銀紙」,有驅邪除煞的象徵作用;但現代的客家人已漸漸失去此傳統,而是在墓碑和后土部分以草皮或石、磚等壓上一疊古仔紙,其餘則在墳上四處壓上一、二張古仔紙,做為替祖墳蓋瓦厝之用。

 

猜墓粿註解:

 

清明祭祖後將所拜粿品分給前來乞討的孩童。從前清明掃幕後,會將祭拜後的麵粿、紅龜粿等分散給前來乞討的孩童,稱為「揖墓粿」,也稱「印墓粿」;有時也會出謎要他們猜,故也稱為「猜墓粿」,表示有能力施捨而祖德流芳,也有希望附近孩童放牛時不要踐踏、破壞祖墳的用意;一說認為「揖」有乞討之意,不好聽,而「揖」、「臆」音近,才改稱「臆(猜)墓粿」。若墓粿不夠分,童謠有提及「豆干鴨卵提來湊」,但一般是給銅板。現代國民所得升高,乞討的孩童漸少,「揖墓粿」的習俗也逐漸消失了。

 

資料參考來源在這裡:

壓墓紙

猜墓粿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