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.05.28埃及之旅 day 3

第三天

May 28, 2004 Friday

開羅 胡加達

(紅海玻璃船、貝都因部落)

By Janice

 

一早起床梳洗過後,便和媽咪到餐廳吃自助式早餐。往餐廳途中遇到阿一,告訴他我們房間蓮蓬頭出水口有問題,在餐廳遇到甘地,再次請甘地跟櫃台說一聲。吃過早餐,距離出門展開今日第一個行程:坐玻璃船到紅海看熱帶魚,還有段時間,甘地表示已請飯店派人到我們房間去修,而且我們母女必須待在房中,以避免任何誤會發生的可能性。

 

今天早餐有那種自己選配料,然後請廚師現場煎蛋的吧台,我便過去點了幾樣愛吃的配料,請廚師幫忙。這位老兄看來約卅歲左右,個子高高壯壯的長得還不錯,有點像胡立歐那個也當歌手的兒子。他在為我煎蛋時,就和昨天幫我們牽駱駝那位老兄一樣,用生硬的英文問了我一堆問題,他也叫「穆罕默德、???」,還指著制服上的名牌,硬要教我把他的名字唸到正確為止。埃及男人真的就像網友所說那麼「熱情」,實在有點招架不住。

 

吃過早餐回房後等了好一會兒,甘地打電話來問人來沒?我說還沒,又過了蠻久,甘地再打來問,工人還是沒來。甘地與阿一一起到我們房間來等,在等待的期間與他們倆人聊蠻多的,愈來愈感受到甘地的好。聊了好一陣子,工人還是沒來,甘地忍不住生氣了,用我們房間的電話打去櫃台,他以快速而不悅的語調跟櫃台complain,而且掛了電話之後還親自去櫃台。甘地離開後,我跟阿一表示,甘地是個很不錯的導遊,有十多年領隊經驗的阿一也深表認同。

 

阿一也離開我們房間之後沒多久,甘地打電話來告訴我,他已要求飯店換新房間給我們。阿一並將新房間的鑰匙帶過來,幸好我總是隨時將行李整理的很完善,當我們拉著行李正要開門走出房間時,突然有人敲門,原來是水電工人,但因我們馬上就要出發,展開今天的第一個行程,根本沒時間待在房中等他們修,所以便告訴工人已決定換新房間。

 

坐上車開了一小段路,便到不遠處的另一家飯店,原來我們搭玻璃船出海的碼頭,是屬於這家飯店的。船老大的皮膚雖然十分黝黑,但從五官還是可以看得出來,他就是甘地所說的埃及少數民族(忘了名稱):希臘人後裔。玻璃船和我十多年前去琉球觀光時所搭的玻璃船差不多,同樣是在船中央底部,以厚的透明玻璃取代木板,乘客只要低下頭去,就可以看到海底(淺海)世界,但必須海水乾淨無污染,否則也看不清楚海裡有什麼東東。

 

天氣很好,風也大,我個人覺得蠻舒服還不錯,但兩個護士加上羅弟弟已有三個團員開始暈船,有個護士還吐了咧。我想起前幾年公司辦普吉島旅遊,有個行程是搭船到外海去浮潛,Amy Lu也是暈船吐到不行,後來索性跳下船去游泳。當我在講這段經驗給大家聽時都沒人笑,突然覺得有點冷,好像我講了冷笑話耶!阿一把他帶的提神醒腦類的塗劑拿出來,要我代問坐在我左手邊開始吐的那位護士要不要擦?她搖頭。我也想到自己包包中有台灣帶去的酸梅,問暈船的那幾位要不要?他們也都搖頭,反而其他人聽到台灣的酸梅都跟我要。

 

紅海海水還蠻乾淨的,除了有可愛的熱帶魚、奇型怪狀的各種珊瑚礁,還有好多好多淺藍、帶點紫色的水母飄來飄去,蠻好玩的。船老大還跳下船,撈了隻水母上來給大家看,看到水母讓我聯想到小時候看的卡通「海王子」,劇中的水母可是壞蛋喔,老是「海王子來啦、海王子來啦」當通風報信的「抓耙仔」。因為團員不舒服,熱帶魚、水母及珊瑚礁也看得有點膩了,便請船老大提早返回碼頭。

 

走過長長的碼頭堤岸時,看到幾個歐美人士,全身都已曬得紅通通,像隻煮熟的蝦子似的,還是毫不在意地在海邊玩得不亦樂乎。回到飯店已是午飯時間,菜色沒多大變化,我和媽咪都吃的不多,飯後回到房間休息,等待下一個行程:吉普車飆沙及到貝都因部落去參觀。

 

走出飯店時,已有兩部吉普車在飯店門口等我們,我和媽咪、吳家姊妹及年輕情侶搭同一部,甘地和我們同車坐駕駛座旁。有個年輕男子扛著大大的老式錄影機,和其它團員坐另一部吉普車,落後國家總是喜歡來這套:幫觀光客錄影,然後高價賣影帶或影碟。當車子進入沙漠區時,那個攝影師居然只用腳勾住,坐在另一部吉普車車頂上,車速那麼快,而且沙漠上根本沒路還常有石塊,真讓人替他捏把冷汗!

 

坐在吉普車裡馳騁於沙漠,車上播放著異國情調的埃及流行歌曲,別有一番滋味。我問甘地CD那裡買得到?他說回開羅時再買會比較便宜,然後要我回到開羅時提醒他。後來看到阿一,我就要阿一提醒我提醒甘地這件事,弄到後來幾天「提醒我提醒你」這句話,像是甘地、阿一及我們幾個人見面時必用的招呼語咧。

 

甘地常在車上教我們阿拉伯語,我都寫小抄,所以當他考試時,都考不倒我。我們學的第一句阿拉伯語是招呼語「哈比比」,意思是親愛的朋友,這是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用的稱呼。每當甘地問「哈比比」是什麼意思時,我們回答:「親愛的朋友」,他都會說:「謝謝、謝謝」,真搞笑。最難的是早安叫「沙巴赫、伊樂黑日」,那個「日」要捲起舌頭,像在作鬼臉惡作劇時一樣的發音,夠詭異的,我們都無法正確發音。甘地說有一次他帶大陸團,也考團員阿拉伯語早安,並說發音正確者可得到獎賞,沒料到有位女團員學過俄文,而俄文也有類似的發音,所以甘地輸了。不過甘地說他在大陸待過一年,十分清楚如何「對付」大陸人,所以當天晚上玩牌時就把送出去的獎又嬴回來,看來甘地並非我想像中那樣「單純」喔。

阿拉伯語教學:

   「哈比比」:親愛的朋友

   「沙巴赫、伊樂黑日….」:早安(【日】要捲舌,像作鬼臉惡作劇時的發音)

   「沙拉母、阿里貢」:你好,「阿里貢、沙拉母」則是回應語,也是你好之意

   「蘇姑爛」:謝謝

   「阿富萬」:不客氣

   「麻沙拉麻」:再見

 

一路上大家聊開來,吳家姊姊小我八歲,吳妹妹小我十歲,而那對情侶倆個同齡一樣比我整整小一輪!所以這部車上媽咪最年長,我次之,看起來年高德劭的甘地居然是最幼齒的咧。我們這時候與甘地開始熟稔起來,講話較無禁忌。大家一直鬧甘地,說那位歐里桑寫情詩給他,八成對他情有獨鍾!甘地雖然一付無福消受的樣子,但他很有風度,不但沒批評歐里桑,而且還是一貫的謙沖有禮。我笑問甘地,有沒有碰過比我們還皮的台灣團,他慎重思索了好一會,用他那濃重的捲舌音保守的說:「差不多。」但我知道其實他是不敢說實話,以免我們愈來愈百無禁忌。

 

甘地說此地原來有條大河,不知何故乾涸成一片荒漠,看那地形還真像是河谷。途中我們還停車看海巿蜃樓,真的看到了耶。拍完照後繼續前進。往貝都因部落途中,還有一處景點應是此沙漠最高點,有很多觀光客的大小車輛都在這邊停下來。我們也陸續下車爬上去拍照。要下坡時,滾燙的沙子害我穿著涼鞋的腳趾頭快受不了啦,半跑半跳地往下衝。等大家都坐上車子,繼續往貝都因部落前進。

 

終於到了貝都因部落,已有不少車子停在那裡,我們是最後一部進入部落的車。下車進入右手邊第一間茅屋,不一會,一個年輕的貝都因男子送來小小的搪瓷杯,裝著甜甜的熱紅茶。雖然只是小小的一杯紅茶,但我相信大家都和我有著一樣的感受:在這樣的地方能喝到紅茶,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!茅屋既可遮陽且又通風,所以雖然屋外豔陽高照,但我們坐在地上所鋪設的各色圓型坐墊上並不感到熱。

 

甘地拿根小樹枝在沙地上畫埃及地圖,開始講解貝都因部落及埃及歷史。喔,忘了講,我們第一天去開羅博物館時,看到甘地手上拿著三頂同款但不同顏色的牛仔帽,而且總是寶貝地放在身旁,我心想:該不會是要賣給我們的吧?結果是他為了搭配不同風格及色系的服裝,而特別準備三頂不同顏色的帽子!之後每一天都看到他精心打扮的不同風格,全身看得到的配件:舉凡手錶、太陽眼鏡、鞋子、襪子、腰帶都要與身上的衣服搭配完美喔,很誇張吧?難怪第一天就看到他那大的不尋常的行李箱。還有,甘地每次拿起車上的麥克風,必定先用衛生紙將麥克風仔細包好才開講,原來他是個標準的處女座,難怪作事仔細又超愛美。

 

喝著茶聽完甘地的解說,我們要再騎一次貝都因的駱駝喲。有了上回的經驗,這次大家都不再驚聲尖叫了,因為貝都因的成年男子大部份出門放牧,所以部落中通常只剩老人及小孩,幫我們牽駱駝的貝都因人中,有位長得像童話故事裡好老好老的阿嬤,她剛好牽媽咪的駱駝,幫我的則是一位五官很漂亮、有對大眼睛年約五、六歲的小女孩,她和伙伴們一路上嘻嘻哈哈、打打鬧鬧的,看起來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辛苦悲情,想來他們單純原始的生活也是一種幸福。媽咪騎的那匹駱駝偷工減料,沒到最終點就回頭,不過媽咪說看到老婆婆瘦骨嶙峋的樣子,她也不忍心計較。

 

騎過駱駝後,大家聚在小攤子前挑選小東西,甘地說雖然這些東西並非貝都因人手工製造,而是他們從巿鎮上買回來的,但我們若願意跟他們買,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大的幫助。我挑了兩串彩珠串成的手鍊,一條黑色,另一條是妹最愛的土耳其藍,殺價後兩條以台幣約100成交。攤子上還有樹枝,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賣,經甘地解釋才知道,原來是貝都因人的牙刷,蠻有趣的。

 

買完小東西,我們去看哭泣的駱駝。雖然有虐待動物之嫌,但這也是沙漠民族的智慧。他們將選定的駱駝綁住且長時間不給牠水喝,若部落井水近乾涸時,貝都因人便趕著駱駝到處去找水源。當飢渴甚久的駱駝在沙漠中停下,且以口鼻不斷挖地時,通常就可確定該處是理想的鑿井處,也是貝都因人下一個落腳處。甘地解說完後,將礦泉水拿給駱駝喝,那隻駱駝看來不太想喝的樣子,所以第一次沒成功,第二次才喝到水。然後甘地又拿出一張乾淨的面紙餵牠吃,牠毫不遲疑地咀嚼之後吞下,甘地說因為牠認為吞下去的東西,或多或少含有水份。

 

看過哭泣的駱駝,看貝都因婦女烤餅,那兩位婦女全身包裹著黑色傳統服裝,有一位還將個小娃娃放在膝上包得十分嚴密,媽咪說這種高溫下還包這麼多衣物,不知道小孩怎麼受得了?餅烤好時,甘地給大家品嚐剛出爐的烤餅,雖然沒有任何調味料,但嚼久了挺香的,味道還不錯。吃完餅再走一段路去看水井,只見到取水用的絞繩而沒見到水桶,甘地說因為沙漠中珍貴的水資源,常遭觀光客毫不在意的任意取用,所以貝都因人只好將水桶取走,要取水時才帶過來井邊。看完水井後,我們爬上碎石坡的最高處,等著看日落。較好的觀景處都已被其它觀光團佔據,我們上來的時間也沒抓好,所以沒有照到夕陽,倒是拍到一張蠻美的部落餘暉。

 

當我們回到茅屋時,晚餐已擺放在長型桌子上,且每倆、三個人座位前方就擺放著一個廢物利用的燭台,它是將礦泉水瓶切去上半部,填入沙漠中隨處可得的沙子,再將蠟燭插入沙中即成。當陽光漸漸失去威力,DIY的燭台雖簡陋,但一樣有著搖曳的燭光,看上去也蠻浪漫。晚餐頗豐盛:炸雞、牛肉、炒飯、炸薯條、沙拉、西瓜還有好幾種水果,還加上可樂。這頓貝都因晚餐真是出乎我意料,在這樣荒僻的貝都因部落,還能夠吃到這麼多樣的餐點,真是太幸福了。

 

吃完晚餐,趁天色尚未完全暗下來,我們必須趕回飯店。回程的車速更快,四週景色愈來愈看不見,到後來只能偶而看到另一部吉普車的車燈,很佩服司機先生的神勇。開了一個多小時,終於看到馬路上的路燈,然後很快的回到飯店。阿一說光碟賣美金30,只有三個人買,其中還包括阿一,因為他覺得太少人買所以買了一片。回到飯店雖然還可以吃自助式晚餐,但菜色不變,我和媽咪也沒胃口,吃了點水果便回房去梳洗上床睡覺,結束這奇妙、特別的一天。

 

吳家姊姊回台灣後,將光碟拷貝了一份寄給我,看完之後很慶幸自己沒買,因為光碟品質差到像在看靈異照片,必須仔細看片中人物的穿著,才能判斷到底攝影師在拍誰?  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